吃文化在春节的年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陵,每逢过大年,满族群众几乎家家都要做酱肉、香肠、米粉肉、白肉等各种菜品用来招待贵客。在这些菜品中,“鹿尾(yi)儿”是一道满族独有的美味。左图盘中左半部分红色的为香肠,右半部分白色的就是鹿尾儿。
  满族人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常年以狩猎为生,多以肉类食物为主。由于经常猎捕到野猪,他们就不断摸索以野猪为主要食物原料的各种美味技术,“鹿尾儿”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美味需要把一挂猪肝剁烂,过箩,配以香油和20余种作料,灌进猪肠子,而且必须是猪的直肠,放在锅中煮熟,即成为像鹿的尾巴一样的食品。切时刀口向上,以免挤出瓤儿。根据来客数量按片上,比如6位客人,就上7片,人均一片,剩一片压碟。
  由于西陵满族吃皇俸,所以在吃上非常讲究。原来做“鹿尾儿”,需要将猪肝用菜刀反反复复剁7-8遍,直到将猪肝剁成碎末,仅这个工序就需要6-7个小时,而现在人们大多使用绞肉机碎肝。,“鹿尾儿”不能整片吞嚼,只能用筷子蘸着吮,才能品味到它的醇香。
  忠义村刘茂财家就有香肠、鹿尾儿的手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