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780.传承百年 广昌孟戏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赤溪孟戏团开场戏“天官赐福”
  
 孟戏一幕“玉帝临朝”
  
     广昌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江西省广昌县境内,俗称为“孟戏”,又名“?B河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五百余年。而整本的孟姜女南戏本,在国内被认为早已失传。“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赤溪、大路背两路“孟戏”在剧本上标有曲牌名的曲牌有140余支,在我国戏曲音乐界引起广泛注意。经专家学者认定,孟戏高腔中有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曲牌12支。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教授评价说:“《广昌孟戏》是我们今后戏曲创作、音乐创作的一种丰厚资源。”因该剧种只流行于?B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为“?B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B河戏剧团。同年,广昌?B河戏剧团把大路背的“孟戏”改称《长城记》,唱高腔和乱弹,使孟戏得以延续。“孟戏”发展到今天,凝聚了几代戏曲工作者的心血,被我国戏曲界广泛认可,誉为我国古老剧种中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广昌孟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昌孟戏表演艺术家谢传儒入选首届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家。
     广昌孟戏在甘竹镇一带流行,原有三路,现存“赤溪孟戏”和“大路背孟戏”,而舍溪孟戏已在上世纪的60年代湮灭失传。两个民间戏班演唱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戏曲,剧情都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昌孟戏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宗族戏,有一定的演出习俗。甘竹大路背戏班和赤溪戏班出帅时间分别为正月初一上午和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五任选一日上午。出帅地点在本街(村)或邻近村坊。出帅队伍由四套人员组成,即清源祖师和三元将军(蒙恬、王翦、白起)各一套人员。仪仗开道,乐器齐奏,龙灯、蚌壳灯相行相伴,总人数可达千人,热闹非凡。孟戏在农历正月只在本姓祠堂内上演一次,以祭祖敬神,不去外村演,也不进行商业演出。
     赤溪曾家全套南戏本《孟姜女送寒衣》被认为元代已失传的古南戏本,唱腔以古南曲为主,与曾巩次子曾综的后裔曾紫华的一段神话奇遇有关。曾氏族谱记载,广昌甘竹曾姓是南丰北宋大文学家曾巩的嫡系后裔。曾巩次子曾综的后裔曾永宣于元末明初由南丰查溪迁徙到广昌甘竹,而曾永宣之孙曾紫华,正是《孟戏》剧本的拾得者。《孟姜女送寒衣》属两夜连台本,全剧共64场,需9个小时演完,一个晚上演一本。剧中孟姜女富于反抗精神,哭倒长城,为保贞节而投河自尽,同时对于封建朝廷进行了有力抨击。
     大路背刘家的《长城记》属明传奇本,为古南戏弋阳腔的失传本。起源于浙江温州的古南戏的永嘉杂剧,据宋元文人刘埙(1240-1319)的《水云村稿》记载,永嘉杂剧早在南宋咸淳年间就在南丰县流行,而南宋初年以前,广昌与南丰同县。《长城记》始演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左右,由浙江师傅宋子明来大路背传授孟戏传奇本《长城记》,早年大路背戏班的木刻“戏神牌”上,中间刻的是“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之神位”,右边刻有“宋子明师傅”字样。《长城记》是三夜连台本,全剧共69场,需11个小时演完,分三个晚上演出。剧中孟姜女虽因丈夫死于长城下而悲伤,却并无反抗意识,结果被秦王封为一品夫人,获赠金银。
     据史料考证,赤溪孟戏形成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大路背孟戏形成于明万历年间,即1573年之后。赤溪、大路背两路孟戏都是以曲牌体的高腔谱唱,一唱众和,多在后句的下半句帮腔,并有“杂白混唱”的特点。许多唱腔腔句较多,即一字多音。旋律较为平缓,多在中音区回旋,用本嗓演唱,有时到唱句末尾或加入帮腔时,曲调才突然翻高,用假声(窄声)行腔。许多曲牌末句旋律由低到高结束。演唱形式为干唱,无管弦伴奏,拍板为节拍,只以小锣小鼓过门。曲调没有固定的调高,大都根据艺人嗓音来唱。演唱以广昌官话为基础,也有一些“滚唱”。帮腔腔句较短,一般帮后半句,只有几板,也有最后一句重句帮腔,帮腔中无锣鼓伴奏。
     明代南戏有弋阳、昆山、余姚、海盐四大腔,经考证,赤溪孟戏唱腔多有古南曲,比弋阳腔更古老,后吸收了一些海盐腔的成分。虽经数百年的口传,但五音符的古曲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字多腔少,以广昌官话演唱,以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较快,显现出简单、原始的古曲特征,艺术价值独特。而大路背孟戏唱腔属多声腔的曲牌体系,以高腔为主,其间有弋阳、乐平、安徽青阳等腔以及海盐腔的遗音和曲牌,音乐价值弥足珍贵。据文献记载,时称官腔雅调的海盐腔悠扬悦耳,十分动听,曾风靡全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著名的《牡丹亭?还魂记》就是采用海盐腔的曲牌创作并演出的。赤溪、大路背两路孟戏剧本上标出的曲牌有140余支,其中有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曲牌12支,这在戏曲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孟戏演出具有宗族祭祀性质,族中男丁必须学演孟戏,口传身授,严格模仿,数百年来,世代相传,所以至今保留原来韵味。广昌孟戏在一个镇的几个山村,有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都以古南戏孤本的形式保留了孟姜女故事的整体全貌,同时传承四五百年的历史,填补了古南戏“孟戏”的空白,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被誉为我国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广昌孟戏为中国戏曲史、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戏曲史专家流沙先生分析:赤溪、大路背两家流传至今的孟戏剧本都是古南戏的孤本,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为传承发展孟戏文化,自1962年起,广昌开始抢救挖掘孟戏。在1963年江西省第三次古老剧种(剧团)协作会议上,广昌介绍了大路背孟戏。1980年10月,大路背孟戏《姜女送衣》和赤溪孟戏《滴血认夫》参加江西省部分古老剧种汇报演出会,孟戏高腔自此被初步认为存有海盐腔遗音。著名戏曲学家流沙在《江西戏曲论坛》1981年第2期发表《广昌孟戏遗存的海盐腔调查》,首次认定孟戏高腔中有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的遗音和曲牌。这种古老的唱腔在其它地方己经失传,而在广昌孟戏中遗存至今。1982年,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广昌专场演出赤溪孟戏《画桥分别》、《滴血认夫》和大路背孟戏《姜女送衣》,并用孟戏高腔演唱汤显祖《紫钗记》中一折《怨撒金钱》。1984年10月,省戏曲研究所将全套大路背孟戏和《画桥分别》、《滴血认夫》、《姜女送衣》三个折子戏录像,保存在省艺术档案馆。上世纪90年代,广昌县加大对孟戏原址遗迹、戏曲文物的保护;戏曲音乐专家将“广昌孟戏高腔”收录于《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2002年5月,浙江举办 “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市汤显祖艺术实验剧团应邀演出大路背孟戏折子戏《姜女送衣》、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和《冥誓》,在当地引起轰动。2005年,著名戏曲学家毛礼镁在台湾出版专著《江西广昌孟戏研究》,用30万字对孟戏的沿革、剧情、音乐、关目、习俗、传承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
     为确保孟戏演出队伍后继有人,上世纪80年代初,广昌县在省政府的扶持下创办了“江西省文艺学校广昌分校?B河(孟戏)班”。2004年初,甘竹赤溪孟戏剧团的老艺人在艰难的处境中成立了“孟戏少儿艺术班”,23名村中少年在老艺人们手把手的传教下,如今已能成功演出《孟姜女送寒衣》全本。与此同时,许多相关专家学者纷纷深入广昌县考察孟戏。《中国音乐》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樊祖荫教授,带领十多位声乐研究专家,曾深入曾、刘两村考察孟戏,对广昌孟戏的发掘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相关链接:广昌孟戏
 (来源:新浪网)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