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142.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老虎笙”,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 
 
     今年3月16日到18日,“2008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在楚雄双柏举行,节前,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向往与好奇上路了。其实双柏除“老虎笙”这一祭祀舞蹈外,还有大锣笙、小豹子笙,称为“三笙”,但渊源更久,内涵更广的“老虎笙”备受瞩目,成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 
     感受最原始的“三笙”需要在特定的节日即正月的“虎节”与六月的“火把节”,到“三笙”各自的发源地去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如此机会。这次双柏文化节上,记者也只是看到经过删节、演变的“三笙”。 
      作为传承、保护“三笙”的一种方式, “虎文化节”今后每年都将举行,作为国内民族民间舞蹈中独特的一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傩彝文化的珍存,相信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尝试中,找到原始与演变间的平衡点。 
   仪式:简缩版“三笙”集体亮相 
     2008年3月15日, “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开幕前一天,双柏县文化广场人山人海,作为当地的彝族人,这个时刻在他们心中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作为外地来宾,将要与传说中神秘、原始的彝族祭祀舞蹈近距离接触,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 
   点火仪式启动“三笙” 
     跳“老虎笙”之前要先举行点火把仪式――接虎。早在白天,就有许多柴火堆在广场上。双柏民族艺术团团长毕正良介绍,彝族是火的民族,“三笙”等所有祭祀舞蹈都以点火作为启动仪式,晚上10点,主持祭祀仪式的毕摩取到火种,交给当晚选出的10位身穿彝族服装、漂亮的“虎妞”用火种将火把点燃。然后,火光照亮幽蓝的天空,低沉有力的长号响彻夜空,演员、观众们围着火把跳舞欢唱。一切仿佛回到了远古,纯净、清新。 
     在“老虎笙”舞蹈之前,首先进行的是“傩面具舞”,据介绍此舞蹈是为了祭祖请虎,驱邪赶鬼。毕摩(“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是彝族中得高望重之人)带领的师公师母们戴着夸张的彩色面具,手持木棍“神仗”进行简单的舞动,主持仪式的毕摩最抢眼:他手中的神仗是羊头与蛇身的组合,“这是我驱邪的法器,做毕摩越丑越好,这样才能吓走鬼。”这位做了10多年毕摩、脸色黝黑的李俊笑着说。 
   “腊肉”不是道具,是真货 
     “老虎笙”在“傩面具舞”之后上场了。用颜料在身体上简单画出老虎的眼睛、胡须与斑纹,身着黑布衣服,用最粗糙的灰色羊毛毡子扎出老虎的耳朵和尾巴,将其披在身上,再挂个铃铛,这就是“老虎笙”的全部装备。
 
  双柏县虎文化节,学校老师为准备表演小豹子笙的学生化装。 
      表演队伍围成圆圈,由一个手持长竹竿,竿上挑葫芦者即“虎首”统一指挥,其中还有一个穿蓝色服装的扮猫者拿着腊肉引路,然后在锣的伴奏下有节奏地跳舞:形象地表现出老虎插秧、跳舞、交欢等动作,在休息间隙,我好奇地问那位扮猫的演员:竹竿挑的腊肉是不是真的。他笑了笑,“当然是货真价实的了,你可以带回去吃的。”他还告诉我他们表演的只是部分动作,全套虎舞有12套动作,每年正月过“虎节”的时候,“老虎笙”会到村中每家每户门前跳,有吉祥祈福之意,由“猫”到家中拿到主人赐予的腊肉分给“老虎”们。 
     大锣笙紧随老虎笙“起舞”,数十个身穿白色褂子、黑色带金边裤子的小伙子不断变换着锣点与舞步,用彝语唱着火把歌……此时,双柏当地的其他民族歌舞、表演也同时亮相,气氛随跳跃的火苗一样越窜越高,热闹极了。 
     “小豹子笙”不愿意全裸 
     开幕式当天清晨,我们步行了约10公里到县妥甸小学去看小豹子们化妆,据说正宗的小豹子笙是要全裸跳的,最初由成年男子跳,现在是小孩子。特别是在其发源地大麦地镇峨足村,火把节期间跳小豹子笙时,场地之一是互相连通的土掌房顶,这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妥甸小学里,近百个10多岁的男孩子穿好了豹纹小短裤,手拿特制的面具和木棍,等待化妆。天气有点冷,几乎光着身子的“小豹子”们冻得发抖,但他们豁牙笑着,说“很光荣”,虽然孩子们不知道小豹子笙的含义和价值,但他们知道小豹子笙是双柏的骄傲。老师们细心地用黄白两色的颜料在孩子们身上画上豹纹。清晨阳光下的操场,“小豹子”们挥舞着棍子开始快乐地嬉戏,练习舞蹈动作。我们曾尝试让孩子们脱掉短裤“为艺术献身”,但孩子们不干,说是害羞。一旁的老师说,村里的孩子是全裸跳的,可城里的孩子怕羞,就只有“改版”了。 
     开幕当天,“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在县城主要街道进行巡演,为围观的群众、嘉宾表演了经典的动作,许多人都争相冲到队伍中与“三笙”演员们合影,那些可爱的“小豹子”们最受欢迎。另外,在开幕演出中,经过演变、改版,带着“三笙”影子,但非原始舞蹈的节目也有亮相:穿着“豹纹”的专业小演员表演的“小豹子”杂技、表现“请虎”仪式的舞……有些观众觉得新奇、有想法,符合现代观众审美观,也有人感到失去了原味而遗憾。
      承:双柏县文体局局长王仁礼专访     “老虎笙”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双柏县文体局局长王仁礼对“老虎笙”的前世今生非常了解,就“老虎笙”的发展、保护、传承等问题,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跳“三笙”已成为传统 
     记者(以下简称记):双柏的“三笙”舞可追溯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祭祀舞蹈存在呢? 
     王仁礼(以下简称王):时间上有些不太好考证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且由于当年山区阻隔,“三笙”各自的流传地缺少交流,不同的彝族支系便形成了不同的舞蹈。 
     记:现在双柏县会跳“三笙”舞的大概有多少人呢? 
     王:“三笙”中大概每笙有200到300人吧。 
     记:目前每年的“虎节”、火把节,大家会自发跳三笙吗? 
     王:是的,在“三笙”发源地的几个村子,大家都会自发地跳,已经形成了传统。 
     记:在你看来,“三笙”,特别是“老虎笙”越来越被重视,将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虎笙”的价值内核是什么? 
     王:“老虎笙”反映了彝族支系“倮倮”人的一种宇宙观,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老虎创造的,他们对老虎的崇敬,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总的来说,“老虎笙”原始、古朴,不受外界影响,是傩彝文化的珍存,有很高的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价值。比起“大锣笙”、“小豹子笙”,“老虎笙”的渊源更久,内涵更广,也容易被外界认同,也是因为如此,双柏被称为虎文化故乡。 
     民族节日是最好的传承载体 
     记:在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王:我们在每个“三笙”的发源地都设置了文化广场等相关的场地,“虎节”,以及“火把节”期间,村民们以及外地来宾都会聚集在广场跳“三笙”狂欢过节。其实政府扶持民间节日,也是保护、传承“三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在节日中,在展示“三笙”的同时,就会有人去学习、传承,民族节日是最好的传承载体。 
     记:目前在“老虎笙”的传承方面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 
     王:的确是有一些问题,“老虎笙”的艺人多为中老年人,而孩子们在上学,青年人有许多外出打工,“老虎笙”的后来人有些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会在宣传的同时,任命一些民间艺人,让大家增加对“老虎笙”的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学习、传承“老虎笙”。 
     记: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笙”的舞蹈形式会有一些发展变化吗? 
     王:这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首先,在其发源地,我们要尽量地保持其原始性,让大家看到最纯朴、原生的表演;而对外,将其搬上舞台时,就要有一定的加工、提升,这样舞台效果才会更好。 
      人物:与“老虎笙”老艺人姚宽才面对面 
 
    双柏县法??镇文化服务中心姚宽才。 
  为恢复“老虎笙”奔走36年 
     60多岁的姚宽才是我们在文化节开幕前点火仪式上认识的,他是法??镇“老虎笙”队的领队,跳了20年“老虎笙”。他还是“老虎笙”发源地双柏法??镇文化站站长,因为年龄大了,姚宽才便从“老虎笙一线”中退下来,负责排练、组织等工作。 
     村民以能亲自跳“老虎笙”而自豪 
     老人家这次是带病参加文化节的,此前,他带领“老虎笙”20多个演员排练了半个多月,姚宽才感叹:“早年间,老虎笙舞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从小看村里的长辈们跳,自然就学会了七八分,夸张一点说,老虎笙是法??的彝族人与生俱来的舞蹈,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了,愿意学、愿意跳这个舞的人越来越少。” 
     1952年“老虎笙”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中断后,为了其能得到恢复,姚宽才到处奔走、调查、采访、争取资金,终于于1988年,在法??镇小麦地冲村,正月时节,村民们又跳上了“老虎笙”。姚宽才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老虎笙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有责任将其恢复,进一步挖掘。”在“老虎笙”恢复的前几年,也是这一祭祀舞蹈最热闹的时候,许多村民都以能亲自跳“老虎笙”为荣。 
   最高兴看到老虎笙“飘洋过海” 
     “最令我高兴的是‘老虎笙'可以飘洋过海。”姚宽才点了支烟,在2008年老虎笙文化节开幕前一天晚上,在双柏文化广场上,烟头在夜空的映衬下,伴随着狂欢的人群,一熄一灭,似乎为大家打着节拍。1997年11月,应日本邀请,双柏的“老虎笙”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参加第二届民间艺术表演,当时“老虎笙”队共派去了10个人,姚宽才在其中挑着葫芦当指挥,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专家们雷鸣般的掌声,引起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关注,“‘老虎笙'原始、古朴,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云南双柏彝族文化的一张名片。”姚宽才显得很激动。令他激动、兴奋的还有2005年6月8日至14日举行的“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上,来自云南楚雄双柏的“老虎笙”一举夺魁。现在,在姚宽才家中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就摆放着当时比赛的照片及纪念品。 
     “老虎皮”越粗糙质朴越好 
     记者观察到,跳“老虎笙”演员的道具有些简陋,除去化妆不说,演员披的“老虎皮”是用一块灰白色的羊毛毡子做的,再用麻绳捆着老虎的形状。记者向姚宽才询问是否考虑今后改进服装、道具时,他坚决地回答,“应该不会,只有传统的、原始的才有味道,才质朴、耐看,前几年也曾尝试将服装改为有老虎花纹的好料子做,但演起来大家反倒不喜欢了。”姚宽才笑了,据他介绍,这种羊毛毡子的老虎皮是他们专门到武定做的,每张80元,平时由文化站统一保管,过节表演时再发到每个演员手中,演员们一穿上这个服装,就会不自觉地舞起老虎的动作,这个简陋的羊毛毡老虎皮还真有点“魔法外套”的味道呢。 
     名词解析 
     老虎笙:早在6500年前,也就是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和西北一带的氏羌人创造了一种文明,它的象征就是虎,之后,伏羲的后代逐步向西南迁徙,隐入云贵高原和四川南部,演化成今天的彝族等民族。 
     云南双柏有一个彝族支系称老虎为“倮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老虎创造的,觉得自己是老虎的后代,自称“倮倮”,传说早年当地的彝族头人都要披虎皮,死后也要裹虎皮。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法??镇小麦地冲彝族“倮倮”支系一年一度的“虎节”,又称“老虎笙”。老虎笙舞蹈形式,仪式由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和送虎四部分组成;其舞蹈形式有表现老虎生活习性的12套虎舞和表现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舞蹈。 
     “小豹子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为双柏另一个彝族支系盛行的舞蹈,流传于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村,最早为男子成人仪式,之后演化为12到13岁的男孩子跳,年农历六月24、25即火把节期间,舞者全身赤裸,身上画着豹子花纹,棕叶遮羞,手持棍棒,禁止说话,在锣鼓的伴奏下变化舞步,“小豹子”最后要到各家各户撵鬼驱病除害,祈求家家户户平安吉祥,核心仍然是一种以“傩”为主的祭祀活动。“大锣笙”则以大锣为崇拜,相传明朝建文皇帝到当地,当地的一位彝族兄弟用苦荞粑粑救了他,建文皇帝送给他一个大锣,告诉他敲锣的时候,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之后当地就盛行在每年农历六月24、25即火把节期间跳“大锣笙”,它与“老虎笙”一样有祈福辟邪之意。
   (来源:都市时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