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著名唐卡老艺人嘎玛德勒就住在嘎玛乡的比如村。
  2008年6月中旬的一天,阳光灿烂,我们“改革开放30周年?雪域边线行”采访组,在昌都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措嘎的陪同下,沿着扎曲河,到嘎玛乡寻访唐卡老艺人嘎玛德勒。
  扎曲河谷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但路途崎岖,一路颠簸,直到上午11点多才到比如村。
  听说我们要去采访,76岁的嘎玛德勒老人一大早就等候在家门口。这是一个中等个子的瘦削老人,脸上始终挂着谦逊的微笑,握着我们的双手,就像他的微笑一样温暖。
  走进那个藏区常见的院落,我们就走进了嘎玛德勒的唐卡中,走进他坎坷不凡的艺术人生……
  艰苦的学艺生涯
  在嘎玛德勒老人的房屋里,在一阵阵清茶的淡香中,嘎玛德勒老人记忆的闸门慢慢打开,那是一扇艺术之门的开启,一段人生之门的开启――
  嘎玛德勒生于1932年,父亲西热洛桑和舅舅赤列旺修、贡布多吉都是嘎玛嘎赤画派最出名的画师和唐卡艺人。
  8岁时,贡布多吉舅舅开始教他画画。说来也巧,画画正是嘎玛德勒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很有天赋,舅舅教他的比例、尺寸,他一学就会。舅舅高兴地夸他聪明,说将来一定可以有所成就。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嘎玛德勒的画画兴趣,父亲教他的染色、上金粉等高难度技术,他也很快学会。
  但嘎玛德勒从不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他更加发愤地学习绘画技术,从不懈怠。那时没有电灯,他就用松针点灯看书、画画;没有纸,他就在木板上练画;白天画,晚上画,有时画着画着就睡着了。在他家的墙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物和宗教故事画。母亲说,他画画都画入迷了,在梦里手还在画。
  除了画画,嘎玛德勒还刻苦地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宗教故事和绘画史。通过学习,他的绘画技巧越来越成熟,15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到嘎玛寺画壁画。16岁时,在同村学习绘画的20多个同龄人中,他第一个获得堪布学位。17岁时,当时青海的甲波(部落首领)邀请他去绘制西藏著名的美郎热巴传说故事――《苦行者》,嘎玛德勒用9幅唐卡画把这一传说故事完整地表现出来,得到青海甲波的高度赞扬。从此,嘎玛德勒的名气大振,成为当地有名的唐卡画家。
  绽放第二次艺术青春
  从翻山越岭到青海画壁画的那一天起,嘎玛德勒就把它当作自己艺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奋进,嘎玛德勒的绘画技术更加娴熟、更加精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在青海的八九年时间里,他经常一个人骑马去寺庙画壁画,当他27岁回到家乡嘎玛的时候,已是1959年的冬天。
  那一年,西藏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民主改革的开始,使嘎玛德勒认识到,他的画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间,他应该为家乡人民多画画。
  然而,没过几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大量的寺庙、佛像和经书被毁,唐卡艺术也随之遭到破坏。
  在那段时间里,他也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唐卡绘画艺术,伤心地收起了画笔画板。但他又不甘心,他不愿丢下绘画,白天不让画,他就晚上偷偷地画。一直坚持着,直到文革结束。
  改革开放使嘎玛德勒重新焕发出艺术青春,他创作出大量的唐卡作品,并广收门徒,使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这一古老的藏族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改革开放给我的绘画带来了一个良好环境,我的认识提高了,绘画热情也高起来。好多人来跟我学画,我收了不少徒弟,我要把唐卡画传下去。”嘎玛德勒微笑着说。
  据了解,嘎玛德勒目前已收藏族、汉族、蒙古族徒弟200余人。他的徒弟、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郑济东,去年10月来到他家学画画,虽然住在他家,却不用交生活费,免费吃住。
  “老师对我太好了,我对尺寸、比例老是掌握不好,有一次没画好,想将就一下就算了,老师硬是让我重画。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画画不能偷懒,不能偷工减料。”26岁的郑济东感慨地说。
  老艺人的最大心愿
  在金钱至上的今天,不少人为了赚钱,在唐卡画上偷工减料,很短的时间就能画出一幅唐卡画。而嘎玛德勒却不愿意这样做,他的画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才能完成。
  同行的措嘎副部长告诉我们,嘎玛德勒是目前嘎玛嘎赤画派中坚持传统绘画技法做得最好的,他从不为赚钱敷衍塞责或改变传统,偷工减料,所以他的威望最高,成就也最高,但却是最穷的。这一点,从他家简陋的条件我们也看得出,因为他是为了艺术,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
  采访中,嘎玛德勒老人微笑着告诉记者:“我老了,岁数大了,没几年活了,我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国家保护好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艺术,把它传下去。”由于一些具有较高造诣的唐卡老艺人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谢世,加之较少的文字记载,使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艺术的继承和保护显得日益紧迫。为了保护唐卡,老人于2004年撰写出版了《佛像底线祖传技法》一书。
  嘎玛德勒老人的声音不大,很轻很轻,就像一阵微风。但他始终微笑着,脸上的皱纹也仿佛在微笑。记者也终于明白嘎玛德勒老人不图一分钱开门授徒的真正原因了。
  令老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濒临灭绝的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艺术,1998年至2007年,投入了几十万元举办民族艺术培训班,并开展了嘎玛嘎赤唐卡艺术调查、普查,深入研究其历史发展脉络、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起保护、继承的长效机制。2002年,嘎玛乡被自治区命名为“民族民间手工艺术之乡”,嘎玛嘎赤唐卡得到新的发展;2006年,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月”活动,又评选了“十大民间艺人”,嘎玛德勒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措嘎副部长介绍说,今后5年内,政府还将投资300万元,建立嘎玛嘎赤画派博物馆和唐卡保护试点村;建立以嘎玛嘎赤唐卡为主的民族手工艺一条街,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推动唐卡艺术发展;建立以嘎玛为中心的民族手工业开发区,提高唐卡制作工艺。同时,还要将唐卡推向市场,拓展民族手工艺产品。
  采访结束了,老人将我们远远地送出门,那双温暖的手,紧紧握住我们不放。我们走出很远了,回头看时,他还在向我们微笑着挥手。
  还是那种谦逊的微笑,还是那种和蔼的微笑……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