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也是很难摆的
  
 一尺高的十个冷盘“全家福”
  
     乐清县柳市镇后西村民间,至今仍传承着一种独特的“成人礼”习俗――摆“保嗣酒”。即村民无论哪一家有儿子年满18周岁,都要摆上酒席宴请村中所有村民前来吃酒庆贺,祝福18岁的少年顺利成年。同时也让这个少年明白,应该开始为家庭分担责任,尽男子汉的义务。所以后西村人的保嗣酒,是开开心心地摆,热热闹闹地办。
  三百年传承从未间断
  为何称其为“保嗣酒”?《尔雅》:“嗣,继也”。 “嗣”在古时有“后代”“后继”的意思。如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保嗣酒”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祝愿、保佑家族后嗣人丁兴旺、家业昌盛的祝福宴席。乐清方言中,“嗣”和“自”发音同,所以有些村民说,“保嗣酒”也可称为“保自酒”;又因为宴席上所有的菜肴摆成一尺高(约一根筷子直立的高度),有人又因形而称“高盘酒”。
  保嗣酒在后西村已经有300多年的传承历史了,时间一般都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或者初三。代代流传,从未间断。村民高国林回忆说,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经济困难时期,大伙儿也要把粮票凑一起,简简单单吃一顿保嗣酒。
  后西村保嗣酒的来历至今没有发现文字记载。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其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许愿―还愿”说。根据今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柳市镇的普查资料介绍:古时,该村一户人家生了个儿子,房族长辈纷至沓来贺喜,且对婴儿一副聪明样赞不绝口,夸孩子长大后定有出息。主人听了大喜,立誓:“他日,我儿真如各位吉言,定摆一尺高的酒席请诸位享用。”光阴似箭,转眼这孩子长成了18岁的英俊少年,且学识出类拔萃,为人处世大方得体,深博房族长辈和村民四邻的喜爱。其父母信守承诺,在少年18周岁生日的那一天,果然摆了一桌酒席宴请房族享用,每一盘菜真的都有一尺高。酒席间,有人提议这席酒宴就叫“保嗣酒”,于是这个独特的“成人礼”习俗在后西村代代传承。
  二是“辟邪―求吉”说。古时,村里有钱人家认为,自家的孩子(男孩)特别娇贵,为了孩子出生以后好养活,向神明许愿,如果孩子能够顺利长大到18岁成年,就请村民“喝酒”。这一说法与今年柳市镇的普查资料也有相似之处,又与乐清民间自古以来的“求子―还愿”生育习俗相吻合。
  此外还有一说,是与高姓宗族的交际民俗有关。后西村所有村民都是姓“高”,高姓的房族间盛行宴请习俗,约定宗族内部只要有男丁年满18周岁都要摆酒请客,远近亲戚相互祝贺,后来许多村民纷纷效仿流传下来。
  一尺高方盘稳如泰山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成人礼”习俗,乐清柳市镇后西村摆保嗣酒庆贺成人的习俗有何独特之处呢?
  最吸引眼球的恐怕是酒桌上所摆10个冷盘菜肴的造型。虾干、蚶子、鱼干等冷盘菜,每盘都要摆成一尺高的梯形样子,其造型宛如10座耸立的高塔,塔尖还放上红色的樱桃或小西红柿衬以绿色的菜叶做点缀,当地村民称之为“摆方盘”。后西村的村民们用“高塔”来寄寓中国传统文化对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的夙愿和企盼。
  “摆方盘”的高塔造型是很花时间和功夫的,单是摆一盘蚶子,就得花费3个多小时,需要10来斤蚶子做材料。因为花蛤互相之间较难咬合,是最难摆的一个冷盘,下面要摆大的,中间要摆中等大,上层要摆最小的,这样才能够让“高盘”稳如泰山。63岁的村民高国林自豪地说:“这样的手艺连大厨师都做不出来!”看来“摆方盘”几乎成了当地民间的一种“菜塑艺术”,它与温州地区的传统米塑等工艺一样,都表达了村民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以及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创造。
  酒席期间陆续上来的10大碗热菜,要放在10个冷盘菜中间,而且摆放在一尺高的“斗”(乐清民间一种木工艺)上来吃,这样整个宴席的菜肴平均升高一尺。在这样的宴席上吃酒,村民们进入了一个特殊的仪式时空。一边吃着“高盘菜”,一边欣赏着精致的民间厨艺,一边相互问候着吉祥的话语,表达对男孩成年的祈愿和祝福。这就是后西村的“成人礼”仪式。300年来,一种和谐的氛围就这样延续下来。
  操办时体现民间智慧
  除了“摆方盘”的民间艺术以外,保嗣酒在操办过程中还体现出一些民间智慧。
  原本村里人口稀少,谁家孩子成年了,只要摆上一桌保嗣酒请客就可以了。随着人口的繁殖、家庭数量的增加,村民发现只摆一桌座位太少,容不下所有村民,但是多摆几桌又让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过重。所以最后大家约定,村中有孩子满18岁的人家一起摆酒祝贺,而每户仍只摆一桌保嗣酒,其他村民每户也只派一人赴宴席。每桌酒席容纳10个人就餐,如果村里共有100户,那年就得要有10个孩子满18岁、摆上10桌保嗣酒,才能够容纳每户一人赴宴的总人数。如果这一年村中只有8个男孩年满18周岁,这8个男孩就得推迟摆保嗣酒的时间,到来年凑满10个人的总数之后,大家再一起摆酒请客。同理,如果这一年有10个以上男孩成年,要按照出生的月份先后排列,多出的几个人挪到下一年,和下一批18周岁的男孩一起办保嗣酒。
  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长幼有序,怎样排列宴席的座位次序,才能让村民们感到公平公正、心服口服呢?
  村民约定,一旦确定要摆的所有酒席桌数以后,参加摆保嗣酒的人家,要将前来吃酒的村民各家户主名字写在纸条上,折好,放在一个纸盒中。假如全村有100户,摆酒人家就得准备100张写有各家户主名字的纸条。然后约定一个时间,摆酒人家就开始抓阄,抓到谁,谁就要到这户人家去吃酒。采用抓阄的办法,很快就能安排好座位,并且谁也没有异议。“抓阄”是一种传统民俗游戏的形式,用它就能轻松解决一个公平公正的问题,怎能不说是一种民间智慧?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20世纪初,荷兰人类学家凡?根纳普在《生命礼仪》一书中提到,仪式对于个人在生老病死等生命阶段和关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假如没有仪式的帮助,个人及其关联的社区,在个人从旧的生命阶段进入新的生命阶段时,就不容易在心理和人际关系上顺利通过。所以凡?根纳普也称这些“生命礼仪”为“通过仪式”。乐清柳市镇后西村摆保嗣酒的“成人礼”习俗就是一个“通过仪式”。村民经历这个仪式的洗礼之后,共同营造了整个村落的美好和谐生活。
 (来源:温州日报/作者:陈秋/摄影: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