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牌前祭祀的人群 侯志华 摄
  龙牌会各种活动热闹非凡 张雪松 摄
   人们在龙牌前顶礼膜拜 张雪松 摄 
   在河北省赵县范庄村每年农历“二月二”举办的龙牌会上,人们将用木头刻成的龙牌作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加以崇拜,从而形成一种十分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以崇龙为核心,以广泛吸收儒、释、道各教派信仰为特征的民间祭祀活动。
  农历二月初二, 又被称为“龙抬头”的日子,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颇有影响。与“龙”有关是这个节日的基本特征。而在河北省赵县范庄村每年“二月二”举办的龙牌会,更是将龙的信仰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人们将用木头刻成的龙牌作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加以崇拜,其规模之大,仪式之严谨,是十分稀有的。范庄村每年举办的龙牌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崇龙为核心,以广泛吸收释、道、儒各教派的信仰为基本特征的独特的民间祭祀活动。 2月26日,正逢农历二月初二,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方50多公里处的赵县范庄村,亲身感受了龙牌会这一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
  感受龙牌会
  范庄村是赵县范庄镇政府的所在地。我们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只见十里长街人头攒动,说书的、卖艺的、打鼓的、唱戏的、经商的、就医的,还有科技咨询的各种活动热闹非凡。范庄村以及周围几个县的数以万计的乡亲自发地聚集在这里,围绕着“迎龙”、“祭龙”、“送龙”等一系列活动,崇龙祭龙,寻根祭祖,用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来助兴狂欢。记者穿过热闹的人群,好不容易来到供奉龙牌的醮棚前。“龙牌会”的龙牌是雕刻着龙头和两条龙形象的木牌,重约300公斤,高约3米,宽约1.5米,涂金漆,饰龙纹,中间蓝底金字,上面写着“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龙牌的背面是观音菩萨画像。龙牌供奉分为平时供奉和节日供奉两种。平时,龙牌由“会头”轮流供奉在家中,“会头”的职责是每天早晚为它各烧一次香,接待来烧香的村民和附近群众,并保管好他们捐献的香火钱、还愿钱。“会头”共有19位,为世袭,每年轮流当值,19年抽一次签,排列当值顺序。过龙牌会时,龙牌要请到醮棚供奉。记者看到,来自附近方圆百里的上万名朝拜者轮流在龙牌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许下美好心愿。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范庄龙牌会的正日子虽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但事实上,这一祭祀仪式的核心内容从农历二月初一一直到初四。二月初一这天凌晨5时,村里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其内容均是广播通知“帮会”人员在庙宇集合,把庙宇打扫干净,张灯结彩,张贴楹联,悬挂神像,恭请诸神就位,然后准备迎接龙牌等等。
  在打扫庙宇的同时,供奉龙牌的“会头”家里也被打扫一新,准备把已经供奉了一年之久的龙牌请出,搬到庙宇。农历二月初二上午8点,鼓声乍起,鞭炮齐鸣,迎龙仪式正式开始。一台用红黄蓝布装饰的大轿子落在今年的“会头”时珍珠家的大门前,这便是运送龙牌的大轿。
  起驾前,有为龙牌送行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开始正式的请龙仪式。迎龙牌的队伍绵延几百米,他们大都是由临近村庄前来祝贺的文艺表演队组成。龙牌前的花会队伍,排在最前边的是用拖拉机拖着足足有6个人一起敲的大鼓,四面还挂着红帘,上面标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民迎丰年、政通人和、百乐齐鸣”的字样,其后是锣鼓队、秧歌队 、舞龙队、文艺表演队,最后才是运送龙牌的轿子。这些文艺表演队各有各的特色。他们边跳边走,时不时地停下来表演一番再继续前行。整个龙牌会参加者人数众多,可谓声势浩大,但却一切都井然有序。指挥的、敲鼓的、举旗的、抬轿的,都各有分工。
  从农历初一到初四,范庄村沉浸在了欢快、热闹又神圣的气氛中。家家户户禁五荤:酒、肉、葱、蒜、韭菜。农历初二为正会。一大早,各家各户像过年一样鸣放鞭炮,之后出门赶会。先给龙牌和众神烧香磕头,然后观看花会表演。在这里,人们不约而同都被一种神秘气氛所感染,整个会场数万人,却秩序井然。在舍饭大灶,数千人用餐,只凭一张“十好斋”餐券,就可领到一份午餐,没有拥挤,没有强制,人人靠自我约束。
  赵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徐涛对记者说,近年来,他们对范庄“二月二龙牌会”这一民间信仰现象进行了调查,龙牌会是敬龙的主旨极为明确、气氛极为庄严隆重、规模极其庞大的节日民俗话动,也是崇龙与敬祖融为一体的具有浓厚的“图腾崇拜”意味的民间信仰活动。这在全国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地都是极为罕见的,也许是“绝无仅有”的。“龙牌会”是一项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具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组织、经济、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等方面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发挥着特有的社会功能。2007年2月,赵县范庄“龙牌会”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种奇特的民间信仰现象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河北省省委党校时国轻教授指出,范庄龙牌盛会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民间信仰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将崇龙、敬龙、敬祖融为一体,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外,还贯穿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仪式之完整、规模之宏大,在中国‘二月二'节俗中是绝无仅有的”。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张克云处长认为,“龙牌会” 以史前传说人物颛顼、共工、勾龙为形象,以“勾龙化白蛾”传说故事为信仰,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活化石”、“活标本”。
  相关链接
  “龙牌会”的由来
  范庄人祖祖辈辈都过“龙牌会”,但对于“龙牌会”的起源,连村中年岁最长的老人都说不清楚。并且在赵县旧县志、州志等文献资料中也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千百年来, 范庄人一直流传着一个“勾龙化白蛾”的传说,传说龙牌上的龙神是勾龙,是范庄人的祖先。勾龙是共工的儿子,颛顼与共工争地盘,一番大战后,共工战败,他的儿子勾龙带领部落来到范庄一带另辟天地。但这里遍地都是洪水,无法打猎,勾龙便用排山倒海的本领,带领部落治水造田,培栽谷物,安居乐业。颛顼又追到范庄,要人们献上勾龙的头,不然杀光全部落的人,为了拯救部落,勾龙变为白蛾飞走。每年正月一过,范庄一带便有白蛾飞来,人们认为是勾龙显圣,便设龙牌供奉。龙牌是勾龙的化身,而范庄人自称是勾龙的后代,农历二月初二是勾龙的生日。为了纪念勾龙,范庄人就在二月二这天举行“龙牌会”。这样,供奉龙牌,举行龙牌会,便有了对龙的崇拜和祭祖的双重含意。它现在已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文化现象,因为在范庄龙牌会中的宗教活动只是庙会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内容,而更多的则是与宗教无关的世俗文娱活动。(来源:中国民族报,记者:侯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