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份,现在省文史馆担任馆员的孙学孟正式将《昆仑派武功》申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是继今年8月他获得哈尔滨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又一次申报。
  孙学孟退休前为哈师大数学系副教授,6岁跟随祖父孙广庭研习武术,后拜中国昆仑派无极门51代掌门人吴锡臣为师。吴锡臣为继承昆仑派两大名师“单鞭压倒河北省银头叟”剑侠吴纯芳、“双刀盖京南行义侠”张廷义的盖世武功,用一生心血苦练。吴锡臣辞世前,遵从门规将单脉传承千年的本门看家绝技―――五套掌(阴阳掌、乾坤掌、龙虎掌、绵丝掌、锁链掌)与其师张廷义的成名兵刃―――昆仑双刀亲传孙学孟等入室弟子。上世纪80年代孙学孟以精湛的武功和优良的品德,接掌第52代掌门之职。
  2005年孙学孟以武术学者身份,赴以色列进行为期两周的武术讲座。被聘为以色列运动、艺术和文化协会中国功夫首席顾问。收了弟子以色列全国散打冠军,软兵器冠军,美国纽约及旧金山形意拳、八卦拳亚军,长短兵器、全能季军,俄国南部地区68公斤散打亚军。一夜间扬声海内外武坛,成为国际冠亚季三军教头。他也成为中国赴以色列传授武术第一人。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很高,首先是所申报项目必须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同时还要提供文字、图片等佐证证明其价值。为了让昆仑派武功发扬光大,他创办了传统武学研究会,把武术之武德、武论、武艺上升到理论,申报国家课题。为进一步挖掘、研究和整理昆仑派武功,2006年孙学孟到昆明、大理,2007年赴厦门、峨嵋、成都、重庆、武汉寻师访友,两年之间,长途跋涉,辗转数省寻访同门,行程万里之遥。终于查询到有关昆仑派的文字、图片资料。去年,孙学孟以《昆仑派武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今年8月16日正式获得哈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表示将层层申报,直至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孙学孟说,这得益于自己的祖父孙广庭,是祖父使自己开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祖父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
  据《黑龙江省志》记载:孙广庭(1876-1959年)辽宁铁岭人,东北最大藏书家,中国著名抗日将领和文化名人。民国年间,历任东三省陆军测绘学校校长,代理延吉镇守使等职;降伏持械占领珲春卡伦的白俄海参崴政府总统吉特里赫斯上将及其1万5千余部众,逼退陈重兵于图门江畔欲入侵的驻朝日军。当时的总统冯国璋授予其嘉禾勋章,徐世昌亲题褒扬匾额,百姓赠送“公正廉明”匾额。孙广庭擅长诗文,深研《易经》,自建东北最大的藏书楼。“九?一八”事变后,登报辞官,拒绝日本侵华间谍头目土肥原威逼;日寇投降后,应李兆麟将军之邀,任松哈和平民主促进会会长,哈市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
  据孙学孟介绍,祖父孙广庭一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讲民族大义,重气节,且酷爱藏书,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遗余力。伪满时期,一个日本人要买张大昌的老师清道人的大字,孙广庭知道消息后,立即前往阻止,并以40尊银佛买回收藏。为了防止古籍流失海外或遭战火,他将儿媳妇的陪嫁首饰典当后换来《赖古堂集画册》。1947年,他将自己收藏的全部古籍珍藏、大批名贵金石碑帖拓片、古玩(共装42卡车)捐献给东北人民政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孙学孟告诉记者,他利用32年时间研习、挖掘、抢救、整理昆仑武功,虽有所收获,使昆仑传统武功理论体系得已恢复保存,国内外开始形成许多演练群体,且初具规模。但个人能力有限,缺乏科研资金、练功场馆,加上社会上盛行重表演的竞技武术。尤其许多学生忙于应试教育,没时间也不重视习武。所以,昆仑武功在黑龙江发展缓慢,虽人数过万,但大多演练者还停留在刚入门的浅层次上。尤其是全国各地传人罕见,故已濒临消失之危,亟待加强保护。
  在全国各地寻访昆仑派中人时,孙学孟发现,仅闻昆仑派之声,未逢真正传人。他曾见到几位旁枝的昆仑派习武者,但如今都已经放弃传承,改为经商了。他在查阅当地《沧州日报》时看到,当地记者也对“夜叉探海、童子拜佛……,昆仑拳术是极富有魅力的一个拳种,而如今其几百名沧州传人竟无一人在练”的境况感到惋惜。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昆仑派,无论是发源地昆仑山,还是中兴地沧州,昔日昌盛至极,今天皆已绝迹。如再无政策支撑,昆仑派武学泯灭之势,不可阻挡!
  为此,孙学孟在政协等会议上多次提议,希望哈尔滨市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他可以义务担当教练……孙学孟期待着,《昆仑派武功》申报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能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使昆仑武术和其他文化得以传承。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