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826.莘塍竹编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一
     我国竹子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和栽培竹子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据《中国老360行》(蓝翔 冯懿有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1月第一版)称,在我省的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就曾发现竹节等遗物。由此可知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探索对竹子的利用了。我国多个地方如四川江安的竹器、湖南湖北的竹编均因各具特色而名扬四方,省内东阳、嵊县、安吉等地也是如此。
   从事竹编行当的篾匠们,有称泰山为祖师爷,有认鲁班为祖师爷,也有称鲁班夫人贤女为祖师。
   依据《中国老360行》一书中介绍,篾匠的祖师是一位叫泰山的浙东人。在以前,对位于钱塘江以南的宁波、台州、温州、金华、丽水等地统称“浙东”。泰山从小对家门口的竹子感兴趣,且用竹子编了许多玩具。为此,其家人就送他跟鲁班学艺,并学会锯、刨、凿等木工手艺。但奇怪的是,泰山对木工活并未表现出多大兴趣,却一心想当篾匠。因此被师傅辞退了。数年后,鲁班来到浙东的一个小镇上。他见到一家竹编店门前挂着许多精巧的竹编品,于是就进屋想看个究竟。进屋后,始料未及他想要拜访的这位匠人,竟然是多年前被自己劝退的学徒……双方一番对话后,鲁班师傅于是就感叹地说了一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故事难以考证,况且“有眼不识泰山”一语也颇多出处,所以仅供参考。
   但篾匠的心灵手巧却是不可否认的。本专题“莘塍竹编”在竹编器具中,算是比较精致奇巧的一种。
 
  
 二
     我们根据嘉庆《瑞安县志》及民国《瑞安县志稿》的相关门类的一些记载,知道瑞安有盛产竹子的记载。县志中详列的15种竹子中,特别对茅竹(毛竹)作了这样的说明:“削竹或编成一切器具。为制纸原料,笋为食品大宗。到处山地栽之,量颇大。”
   丰富的竹资源培养了诸多篾匠及形成特色的从业传统。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福建泉州一些工艺美术竹编厂里,就曾有瑞安籍师傅担任技术员。
   莘塍的李道永师傅,因为将自己的工艺竹编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不少媒体的关注。据李道永师傅的说法,篾匠这个行当,光在他的家族至少可以上溯至其曾祖父那一辈人,算起来也有300余年的历史。莘塍竹编的年份由此似乎找到了一些佐证。
   不过,在以往的几代人手里,包括当地其他师傅,也都以制作竹编农具或生活用品为主。篾匠手艺跟其他匠活一样,也是在生产或修补这些器具及用品过程中,由师傅言传身教学徒学而习之,继而得以代代传承。据说学徒的学期一般为三年,聪明的学徒或许用不了三年,但有些学了不止三年还是无法独立。真可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前,竹制农具及一些生活用品,在农村里占的位置还是不小的。上世纪50年代,包括李道永父亲在内的近20人,组建了“莘塍竹器生产合作社”,从事竹制品的生产、修补工作。1966年,李师傅入社做学徒。因为自幼常随父亲外出作业,也算在篾匠手艺中浸染过了,所以他的手艺活渐渐地表现出来了。据说后来合作社改制时还成为技术员,还在当年的“瑞安工艺竹编厂”担任过设计师、艺术指导等职。
 
  
 三
   在李家,我们看到摆在架子上的十来个样品,有竹篾编织的马、有乾隆帝戴的帽子,有用于放鞋子的鞋篓、用于放蟹的蟹篓,还有立体感非常强的竹编茶盘。李师傅还拿出一些产品的照片给我们看,称“鸟巢”、凤凰头、龙头等产品,有些卖掉了,有些被人家借去展示了。
   李师傅告诉我们,他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劈出不同规格的扁篾或篾丝。从一根毛竹根据需要截取一段后,接下来是将其对半劈开,然后打平竹节,再将这两半的竹子一一劈成条状。接着便要将竹青刨去,将篾黄(内表层)取掉,再将条状竹横劈,一层一层劈成篾条,据说最多可以劈成七八层。此后还要进行烧煮(定型、软化篾条以免过刨时裂开)、过刨(保证篾条厚薄一致)、过笕门(保证宽度统一),还有染色、上漆、打磨等大小几十道工序。
   从竹段到劈成篾条,全靠师傅手中一把刀。在上世纪60年代后,也曾有专门的“劈篾机”,也算是实现一点机械化了。
   像我看到的那匹马,用的篾丝细到30余条过寸。所谓的“几条过寸”,是篾匠行当里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指在一寸长度里可并排几条扁篾或几条篾丝,条数越多则意味着手艺越精细。以前的篾席就特别讲究这个,如果是八条过寸的席子,基本上算是顶级产品了。不过,篾席如今已让位给麻将席了。像晒谷用的竹簟,就要粗多了,三四条过寸也就差不多了。前次说到的瑞安老酒汗,其酿酒过程中有一将饭摊凉的环节,要是以前,一般就用这种竹簟。现在有水泥地,竹簟也就下岗了。
   在我们跟李师傅交谈的一会儿时间里,几片竹子就在他的刀下劈成了绕指柔的篾丝,就像面团在拉面师傅手里不断被整成面条一样。
 
  
 四
   李师傅说,1988年他所在的工艺竹编厂停业后,他在家赋闲了一两年。此后从事10余年的服装加工业。2003年的某一天,邻村的一位村民找到李师傅,想让他帮助编制一个小鞋盒。因为这位村民已经找了好几位竹编师傅,对方都表示做不起来。如果李师傅能做出来,他可以多给些报酬。
   几天后,李师傅就按要求做好了这个小鞋盒。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李师傅获得重操老行当的信心。早期的造型以牛、虎、狮、鸟等动物和果盆、茶盘等用物为主,现在则基本以女子新婚用的一些复古式嫁妆用品居多。
   在他家,我们见过了不少用于编织竹制品的模型。这在以前一些做篾店里可是极为少见。李师傅说,用这些模型编织竹制品时,避免不断地用鲁班尺丈量尺寸而浪费时间,再者有统一的标准。为此,他介绍说,有一年接了一批用于放置杨梅的竹篮,他花了大概20余天,就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赢得了好评,说他制作的篮子所放置的杨梅重量基本上一致,甚至连称重环节都免了。
   李师傅的工艺竹编产品往往会涂上一层清油,看起来挺有复古的意味。我们指着一个立体纹路相当强烈的茶盘问他,那纹路是不是贴上的。他回答不是。我们还是半信半疑,这怎么可能呢?
   为了打消我们的疑惑,李师傅还特地拿出竹片现场演示。只见他拿着一把扁篾,有染蓝色的及未染色的,他把染蓝色的扁篾放在刨刀上轻轻地刨掉一些。接着就着手编织起来。不过一支烟工夫,我们就见到了类似几个立方体叠垒起来的那种视觉效果,受光面与阴影面非常逼真。
   大凡功夫过硬的师傅,一般都会编织些许制品,要胜出,就要看谁的脑子好使。巧手大都有,就看谁的心更灵动一些。他说这些操作起来还算简单,最难的就是底稿的形成。李师傅说自己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对油漆、造型、配色、图案设计等都懂一点,这些对他现在从事工艺竹编这个行当带来了很多好处。
   如今的他频频上报纸电视,因此还引起河南平顶山一位叫陆小磊的年轻人的关注。这名小伙子从台州来到莘塍,拜李道永为师学艺。李师傅告诉我们,这位小青年已在他家学习了一个多星期。我们问李师傅,要多长时间才能学成,他回答,这要看学徒的脑子和决心。在采访中,李师傅还利用空余时间手把手教他如何编织。
   如今,李师傅还将自己的头像与名字设计为图标,向有关部门申报商标,目前已在审查中。如果批下来,他将扩大生产规模。李师傅比较认可长子的手艺,再者长子也有意向继承父亲的手艺,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竹编工艺似乎可以上溯到鲁班或者名为泰山的巧匠身上――多少粗壮的毛竹化成“绕指柔”的篾片篾丝,编成竹凉席竹篓子等日常生活器具。
   但是,随着塑料制品的盛行,竹制品逐渐退出生活舞台,竹编工艺的传承更是面临窘境。
 
  
 (来源:温州都市报/作者:蔡榆)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