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取名为火烧馍。
 
     县城北街是我县自古以来形成的清真食品一条街。漫步在街上,可以看到有好些卖回族火烧馍的摊子。回族火烧馍是我们盐亭县清真食品的一大特色。明朝元年,部分回族同胞来到盐亭定居,他们生活在回汉杂居地区,又经常外出经商长途贩运牛羊,为严守教规,出门时不得不带上锅碗瓢盆等,生活十分不便。于是创造出了方便食品回族火烧馍。(达光友同期声:回族火烧馍产生的历史原因)。
     “回族人擅长做生意,在做生意的过程当中难免要外出,和社会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不能随便在外面吃,要保证自己是信仰伊斯兰民族就要达到清真。在饮食上就要自带或者是背锅。但背锅又有些麻烦不方便,就自己把干粮制作好了以后带上最方便,带的干粮就是以火烧馍为主。因为它保存的时间久,又爽口,容易吃饱。 ”
     自此回族火烧馍以其简单方便且实用的制作工艺在盐亭回汉民中大为传承。在清朝的时候,大兴回族乡松柏村回民江长贵,年轻时就是靠贩运火烧馍走上社会,而后担任福建省陆路提督。盐亭一些汉族同胞常到遂宁广德寺、灵泉寺去拜菩萨,走时也会带上火烧馍,回来背一捆甘蔗,故有“每到遂宁去朝山,上背锣锅下背鞭”之说。在达光友的陪同下,我们慕名找到了一家正在制做回族火烧馍的作坊。
     记者现场主持实况:这回族火烧馍制作简单,口感好,香味浓,而且价格低廉,保存期长,是人们居家旅行最理想的方便食品。一问世,便大受欢迎,曾留下“潼川豆豉保宁醋,盐亭烧馍走远路”的美誉。今天我们来到县城北街清真食品一条街,找到了制作传统回族火烧馍的达云义先生…有8年了…达云义告诉我们,回族回烧馍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面粉发酵和火候。否则就做不出好的馍来。通过达云义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回族火烧馍的具体制作方法:将面粉经过发酵,揉搓,加进花椒、食盐等调味品,经铁锅烧炕,最后在燃烧待后的茅草灰中烧制而成的外形象锣锅,就形成了色泽微黄、椒盐味扑鼻,入口绵软的特色食品。(制作过程放快速度,垫片音乐).达云义夫妇都是回族人。2002年学习制做并贩卖回族火烧馍,到现在已有8年时间了。虽然每天早出晚归,但红火的生意挣得的收入顺利地供养两个儿子考上了大学,让达云义夫妻俩一提起来就有几分得意。事实上,现在的火烧馍制作流程上比过去要简便得多。(达光友介绍过去回族火烧馍的制作过程)。
     “过去制作火烧馍它着重是:一要在盐锅上面烘烤,烘烤到一定程度然后用纸木灰来烧,纸木灰着重是茅草为主要原料,茅草叶子燃过后成了灰,秆子燃过后还有一些火星,这样就能够保持恒温。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焦香出来了。现在人们用电烘的方法,也就是用烤炉,制作的方法和原来就不那么一样了。”
     事实上,在现在清真食品不再溃泛的年代。清真食店、清真食品遍布全国各地,回族同胞不论到哪里都能吃上纯正可口的清真美味。他们不再需要走到哪里都得带着饱肚的回族火烧馍。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回族火烧馍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并没有淡出历史的舞台,一方面,它正与时下的方便面、方便饭一道,成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一族的方便食品;另一方面,聪慧精明的回族厨师们将回族火烧馍与其它清真菜品巧妙搭配,使其成为了丰盛的清真中餐、汤锅中不可或缺的佳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