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832.传统与现代结合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黄的灯,一场仙鹤与乌龟的较量正在锣、鼓、钹的伴奏下上演。而这浮现在幕布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戏的操纵者却是两个机器人。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惊奇地看到,几个小学生正在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原来由艺术家才能完成的皮影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由机器人操作的皮影,在白纱后灵动地跳跃,所有的动作与皮影艺人的操作并无二异。机器人舞动下的灵动影像,似乎在告诉人们,古老的皮影艺术正在寻找着新的生机…… 
     说起中国皮影,哈尔滨人或许知道比较多,但说起龙江皮影,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近日,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为龙江皮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动让市民开始关注龙江皮影,试图更多地了解龙江皮影文化的历史内涵。龙江皮影人为了传承这一古老文化,正在尝试着改进皮影制作、改变表演形式、改良灯光环境,而这一切一切,只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濒危艺术的魅力,让龙江皮影能得以传承。 
     当龙江皮影作为濒危的民间艺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时候,龙江影人们正在赋予这一古老艺术以时代感和灵动的生命力 
     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传统与现代结合:机器人演活了皮影戏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曾是人们对于已经走过1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间艺术皮影戏的记忆。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看到了一群小学生是如何让这一急需保护的古老艺术与现代机器人结合,并让皮影借高科技机器人灵动展现。 
     2004年,从事皮影制作表演近五十年的于九文从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退休后,便在家里组建了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传承古老的龙江皮影文化上。他将团里退休的龙江皮影表演艺术家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皮影表演队,在道台府进行皮影表演的同时,借出售自己雕刻的皮影作品让中外游客更了解中国这一古老艺术。直到2005年,哈尔滨文化校计算机老师找到他,希望他教孩子们学皮影,目的是让机器人表演皮影,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便让他与机器人演皮影结下不解之缘。于九文当上了学校计算机小组的指导老师,教小学生制作和表演皮影,当这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皮影表演技法后,便将皮影与他们设计的简易机器人结合在一起,通过电脑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机器手臂,让机器人通过光电传感追踪皮影戏中妖怪的影子,预先设置程序,采取连锁命令的方式,让机器人“小演员”分别采取不同的姿势翩翩起舞,让机器人演出皮影戏。他们通过机械杠杆、齿轮传动和涡轮等工作原理,根据剧情需要编写程序。这样一来,只要在电脑上指示机器人上阵,就可以撒手不管看着皮影精彩亮相了。在音乐的配合下,机器人表演皮影戏像模像样。如果能让机器人操控更加灵活,同时考虑加入声控技术,以后剧目多了以后,机器人一听到音乐响起,就能知道该表演哪一出戏了。有了这样的结合,皮影不再是人手操作,而是靠机器手进行指挥,表演者只需用遥控器指挥机器人进行各种动作,而自己可以和观众坐在一起。另外,用机器人操作皮影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改变原来一个皮影需要两个人四只手进行表演的局限,可以让机器人多长几只手,这样可以同时操控多个人物。 
     每次参赛,学生们都准备两副皮影,一副皮影在音乐的伴奏下完全由机器控制表演,另一副是由参赛选手手动控制表演,两副皮影在展示的时候要保持画面一致。这就需要他们在研究机器人的时候,保证鹤与龟的动作栩栩如生,学生们的手控能力也要严格和机器表演保持同步。哈尔滨文化校的机器人皮影戏连续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赢得三个国际大奖。 
     有人说,于九文这么一个皮影艺术家去教小学生表演皮影,参加机器人比赛,对皮影本身没有意义。于九文却说:“皮影戏如今会演的人越来越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的危险。单纯地传统皮影没有演出市场,机器人演皮影融入了现代科技,更能吸引青少年和年轻人。虽然这样的表演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皮影戏,但毕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龙江皮影,能更好地传播皮影艺术。” 
     传统与创新衔接:让皮影从幕后走到台前 
     为了让传统皮影摆脱影窗的束缚,更真实地再现战场厮杀,于九文和一些龙江皮影的老艺人一起苦心研究多年,制成了“萤光皮影”,使皮影人物“活”起来。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一技艺,于九文在《木兰从军》的传统剧目中特意设计了一场“夜袭”戏。他让演员都穿上黑衣服,还是用手操作几根木棍,不同的就是影的制作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利用紫外线灯光照射,演员一改传统的幕后操作模式走到台前,在黑幕的映衬下,观众就清楚地看到黑幕前的皮影造型,让传统皮影摆脱了影窗的束缚。用传统的皮影表现百万雄师、金戈铁马最多只能用4匹马,再多影就要出影窗了,而且皮影不能重叠,不能离白幕太远,太远了就看不清了。而皮影到台前后,就不再受限,只要台子装得下,上多少马都行,而且可以设计叠层,可以有远景近景之分,让表演更立体。“夜袭”那场戏为表现由远而近的效果,一共上了8匹马,分大、中、小号,最大的马由5个人操纵10根杆,配合得天衣无缝。战旗是原来两个大,远景是士兵摇旗呐喊,近处是战场厮杀,成功地表现了战场上激烈的场景,而这些单靠过去的即兴表演是难以完成的。皮影从幕后走到台前,大大提升了皮影的表现力。该剧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人物造型设计奖。 
     传统皮影的制作过程很繁琐,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过程极为繁杂,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即熨平,传统的方法是将两块磨合无缝的砖烤热,把影件用湿布衬垫,逐个夹放在两砖之间,一般需要半个小时)、订缀等8个基本步骤。最好选用4-6岁母牛皮,在做之前先用干净的凉水浸泡两三天,然后经过刮牛毛、肉渣等工序,把牛皮刮好泡亮,撑在木架上,阴干而成。镂刻等工艺要求更高,一个影人通常要刻三千多刀,刀具要用三十把以上。影件着色以红、黑、绿、黄为主,热冷色对比强烈,各地区在皮影上的区别主要是阴刻阳刻。为了使人物形象灵活多变,于九文在创作中重点雕刻眼睛。创作《水漫金山》时,他把白娘娘的眼睛雕刻得又大又圆,看来聪慧勇敢;而法海的眼睛则又小又尖,尽显凶狠毒辣,该作品获得中国艺术界名人展示会优秀奖。他还把龙江皮影传统五分脸的雕刻变成了现在七分脸的呈现模式,视觉效果更加立体。随着现代戏和儿童戏的排演,影人的造型更贴近写实,在分节订缀(即活动关节连接)问题上,原有的传统制作方式是两层皮革订缀,影窗上会出现黑点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透明度,于九文经过多次实验和选择材料,将原来的双层皮革去掉一层,以赛璐片(现代工业材料)取而代之,从而使观众看到了影人浑然一体,不再有铆钉之感。制作的材料和方法由用驴皮雕刻变为用赛璐板彩绘。这些虽然淡化了传统的写意美,但表现内容的空间却有了极大的拓展,各种当代人物以及狂风暴雨、滔滔海水、熊熊烈火等,配上灯光效果,表现得更加逼真。用老百姓的话说“像小电影一样”,大大提高了观赏性。 
     跨越新老娱乐形式:儿童皮影受到孩子欢呼 
     改革开放以来,皮影艺术逐步走上衰退之路。长期的思想桎梏,让新娱乐文化如火如荼的发展,传统皮影文化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龙江皮影走向市场,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首创了儿童皮影戏,对传统皮影戏进行改良,成为青少年喜爱的卡通剧。儿童皮影戏一改传统皮影戏里的才子佳人,加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和神话。当时,哈尔滨儿艺的儿童皮影戏在国内外非常受欢迎。近年来,随着新科技的运用,儿艺的艺术家们又在原来的儿童皮影卡通剧的基础上,在演员的表演上大胆创新。操纵皮影的演员,利用皮影人物的手进行现场作画,让没有生命的皮影在舞台上作画,增强剧目的观赏性。这一大胆尝试突破了多少年来液体不能上窗面的局限。儿艺皮影剧团的年轻演员王沛也因此荣获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最高奖。随后,皮影演员康然然又借鉴了川剧变脸的技巧,让皮影人物现场4次变脸,为哈尔滨捧回“金狮奖首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中皮影最佳表演奖的金杯。康然然说:“尽管皮影戏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很难想象如果仍然用古老的咿咿呀呀的唱腔来表演,今天的孩子们还能不能喜欢。因此,我们琢磨孩子的心理,多听孩子们的语言,最终让我们的表演从舞台到语言都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 
     虽然多年来,儿艺皮影剧团竭尽全力在创新和传承着黑龙江的皮影艺术。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如今的儿童皮影戏几乎已经无法找到传统龙江皮影的影子。儿艺皮影剧团演出的皮影只是继承了龙江皮影的形式,却无法捕捉到龙江皮影的魂。或许在电影电视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从儿艺的儿童皮影里才能寻找到龙江皮影传统的遗迹了。尽管皮影人想方设法挽留这门艺术,但随着人们娱乐方式与内容的不断丰富,曾经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这种影像艺术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龙江皮影申遗的背后 
     辉煌褪尽成遗产:龙江皮影戏面临失传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皮影这种传承千年的艺术格外脆弱。龙江皮影同我国其他“非遗”一样面临着艺人老化、市场萎缩及传承后继无人等危机。为了保护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近日,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为龙江皮影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此举能延续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 
     从汉朝起,皮影戏慢慢发展,各地的乐调、民歌、唱腔、戏剧、雕刻、剪纸等艺术元素深深地融会其中,而因中国各地风俗的不同,皮影各具风格。到清代,皮影戏除了西藏、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区外,在国内许多地方留下了痕迹。与此同时,皮影艺术从元代起就开始远播海外。说起龙江皮影,要追溯到140多年前。龙江皮影戏经历了上百年的沧桑岁月,融合了我国的南北文化。140多年前,河北乐亭“驴皮影”传入东北,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艺人为满足东北百姓审美情趣,大量吸收了黑龙江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的丰富营养,并逐渐形成具有北方特色的皮影戏。皮影在黑龙江也称地影,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唱腔粗犷豪放,吸收东北二人转、单鼓 、民间小调的腔调,又具活泼、风趣的地方特色,剧目种类有现代戏、历史戏、神话戏、寓言戏、动物戏等。经过多年的积淀,在龙江皮影艺术中保留了北方渔猎文化、原始萨满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在皮影的造型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号程式,都寓含着北方先民天体、星辰信仰、灵魂与精灵信仰、萨满教灵禽崇拜、山林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祖气崇拜及民间世代相传的阴阳生殖崇拜、祈福求祥信仰等古文化思想,就连东北少数民族传统的服饰特征在皮影造型中也有较明显的体现。皮影的戳子、头楂造型也极具东北少数民族人的形象特点,细眼睛、长鼻子、尖嘴等等。影人造型富有真实、自然、生动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到19世纪中叶,随着皮影戏在本地区的普及,从操纵影人到音乐唱腔、道白等全面改观,形成了高亢、粗犷、激越的黑龙江皮影戏艺术特色。并一改传统以假嗓唱腔作为配音的方法,在戏里采用真嗓和黑龙江方言,让皮影戏演起来更豪迈、逼真、亲切。与本家乐亭皮影最大的区别在于,龙江皮影唱腔高亢、清脆。 
     据对龙江皮影颇有研究的原省艺术研究所皮影专家王晓明介绍,此次哈尔滨市儿童艺术剧院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双城皮影的分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龙江皮影戏最辉煌的时期,只要有演出就会场场爆满,一出戏至少要演四五十场。当时龙江皮影戏凭借着独特的唱腔、活灵活现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皮影戏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成为全国皮影三大家之一(黑龙江、河北、湖南3个地区的皮影戏规模较大)。随着现代娱乐业的发展,这种产生于电影、电视艺术之前,堪称现代电影、电视、动漫艺术的始祖的独特舞台表演形式正逐步退出演出市场,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的龙江皮影戏,艺人年龄老化非常严重,传人多在70至80岁,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有的行当已断档,手工刀雕彩绘、传统的表演技艺、皮影传统唱腔均面临失传的境地。 
     皮影工艺品热销:但愿别成最后的皮影 
     皮影戏在现代都市里几乎看不到了,但是皮影作为工艺品却正在大行其道,大红于市。皮影曾经扮演着给人们抒泄心情、享受精美艺术的角色,如今作为工艺品又扮演着传情达意的“外交”使者,凡全中国、全世界的各色人种见到它,都会被它所吸引。于九文曾是龙江皮影业界为数不多的会全套皮影刀雕彩绘技术的艺术家。他告诉记者,由于制作皮影的兽皮必须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才能将皮子处理得透明,所以现在兽皮售价越来越高,由原来的六七十元一张皮子涨到现在的三四百元一张皮子。皮子价高,演出市场冷淡,所以黑龙江皮影制作已经很少用兽皮(驴皮、马皮、牛皮)。塑料板具有透光好的特性,用它制作皮影不但耐用而且可以省去雕刻的工序,直接绘制就可以造出刀刻的效果。这也让会传统皮影刀雕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于九文之所以开办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也是想让自己传统刀雕彩绘皮影的技艺可以传承下去。他曾用一年多的时间制作了龙江皮影戏所需的300个皮影人物和布置。如今他进一步改进皮影造型设计,选上等牛皮,选古代美女、帝妃等剪裁制作皮影画,一件服饰竟镂空上百个孔,花纹细致,色彩艳丽,装框出售,一下子迎合了当今人们怀古发幽思的审美情趣,产品远销海外。他家里悬挂的皮影画,常常令客人驻墙凝视,啧啧称赞,有些客人常购买一二幅带回家。但是皮影雕刻得再精美、历史再久远,如果无人会操纵表演,无人给其血液般的唱腔,它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虽然有价值但却没有生命,就如同珍稀动物的标本,留给后人最多的只有遗憾。 
     抢救保护龙江皮影是一篇难做的大文章。尽管难,但其中还是有令我们感动的章节。为了传承龙江皮影,退休后的儿艺老艺术家们仍在为龙江皮影不懈努力着。龙江皮影老艺人高淑芳夫妇和于九文从专业团体退休后,分别组建皮影表演队,到各地进行演出。于九文还将一些龙江皮影的传统剧目在“关道衙门”免费演出,宣传龙江皮影的艺术魅力。他始终认为这是让更多人了解龙江皮影,传承龙江皮影的一个途径。他说,绝不能让这门艺术在他这儿失传,目前已经有年轻人正在学习于九文的刀雕彩绘技艺,帮他把传统皮影的制作技艺传下去。老艺术家们表示,只要他们生命不息,就要为龙江皮影的传承努力工作。
 (来源:新华网/作者:张巍)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