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532.佛山木版年画的最后传人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在佛山旧城,穿过充斥着各种摊档的普君市场,在这喧闹的背后有一条老街蜿蜒幽深。但如今这里已经不能称之为“街”了,因为“街”的一边已经在旧城改造中变成了一片平地。如果不是刻意找寻,你很难发现这条叫做“普君南路”的老街边,一扇略显破败的门面上那块掉了色的“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木版年画作坊”牌匾。牌匾下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屋,就是唯一还在生产木版年画的冯氏作坊。而这条老街,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佛山年画一条街”。
   传统手艺的孤寂常常因现代生活的喧嚣显得更加落寞,佛山木版年画正是如此。
   危机:一脉仅存
   作坊的主人冯炳棠老人正悠闲地看着报纸,他已经很久无事可做。因为拆迁,周围的老街坊走了不少。看到记者造访,一人在家的他先是把陪伴他的小狗赶到了里屋,接着热情地把我们请进了门。
   3年前,广东省曾经调查过木版年画的现状,发现完整传承这门传统工艺的,广东省仅存佛山这间老铺。而佛山木版年画,也只剩下冯氏一家了。冯炳棠告诉记者:“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冯家就在这里创作木版年画,到现在我儿子这辈,历经四代人,已经有近200年历史。”
   如今,73岁的冯炳棠老人是全佛山唯一一位掌握木版年画全套工序的人,雕版、印制、工笔、开相、描金无所不能,即使是他的父亲,闻名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的“门神均”冯均,也不及冯炳棠技术全面。
   但是,冯炳棠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在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分工很细,每一道工序都有各自的高手把关,不可能出现掌握全套工序的人。”冯炳棠技术的全面也正意味着木版年画的衰落。
   回想过去,12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木版年画的冯炳棠,正遇上了佛山木版年画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
   那时的普君南路还被称为“细巷”。每到春节前,榕树底下,数十家年画作坊就日夜不停地开工,“沙沙”的印刷声此起彼伏。整个珠三角地区家家户户的门神、年画几乎都产自这条窄窄的“细巷”。佛山的年画还远销到东南亚甚至美国唐人街,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对。
   做年画是一件很苦的事,除了冯炳棠外,他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去学。至于冯炳棠为什么会去学,也有一段故事:小时候的他花钱没有节制,父亲冯均对他说,到作坊里帮忙,赚到的工钱就归他。于是,12岁的冯炳棠开始学习做年画。当时的他只是想多赚点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想到60年后,他会成为这门艺术唯一的传承人。
   问题:如何延续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荣誉落到冯炳棠的头上:2004年4月,他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文化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称号。在2005年国家公布的首批重点抢救的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中,佛山木版年画是广东省仅有的两项之一。“几年把一辈子的奖都拿了。”冯炳棠笑着说。
   虽然这些光环很耀眼,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木版年画的市场拓展并不理想。由于手工制作木版年画的价格比机器印制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再加上现代人的房屋已由古老的双扇门改为单掩的防盗门,门神失去了存身之处。手工制作的年画市场一再萎缩,木版年画的青睐者不再是普通家庭,而变成了收藏者和游客,几乎没有什么销量。
   记者采访的那天下午,没有一个顾客上门买年画。冯炳棠无奈地说:“现在这里搞拆迁,乱糟糟的,这个月还没卖出过一张呢!”
   这时,冯炳棠唯一的儿子,也是唯一的传人冯锦强匆匆从公司赶了回来。为了生计,冯锦强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外贸生意上。“其实,我们也不想丢失传统,也曾试过开拓市场。”这些年,冯锦强一直没有放弃这门祖传的手艺,他送给国外客户的礼物全是自家的年画。
   谈起手艺的传承,冯炳棠认为儿子已经学到了自己八成的技艺。但是冯锦强却认为自己最多学了父亲的一半。
   “单是知道怎么做没用,传统手工艺更讲究手上有活,做得来,做得好才行。”看着父亲冯炳棠娴熟地把百张一沓的对开大纸对齐、切分、码好、夹紧,从容得仿佛在舞台上表演,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冯锦强感慨地说:“切纸、夹纸的手艺都是木版年画制作的入门功夫,‘切'就是将买回来的整沓大张白纸切成年画需要的大小;‘夹'就是把切好的纸对齐夹紧,方便套色印刷。这些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都关系到木版年画能否套色整齐。虽然是入门功夫,但更讲究功多艺熟。尽管每个步骤我都明白,但让我来做几百上千张年画的切纸、夹纸,我肯定手忙脚乱。”
   的确,从前年画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的必需品,现在成了乏人问津的工艺品。冯锦强已经不可能像父亲当年一样,重复着每年数万张年画的忙碌和磨砺了。
   “父亲每天都会做年画,不为赚钱,只是为了练练手。我感觉父亲好像一个武林高手,却没有用武之地。”如今,30多岁的冯锦强还没有结婚生子,身边也没有真正拜师学艺的徒弟,仅存一脉的佛山木版年画的未来,并不让人乐观。
   出路:仍在寻找
   佛山木版年画作为岭南地区独有的民间年画,兴起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如今,佛山悠久的木版年画历史已经罕有人知了。2002年在河南召开的“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冯氏父子发现,与会的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佛山木版年画还活着。正因为如此,冯锦强一边做生意,一边一直在折腾着自家的年画,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扩大佛山木版年画的影响。与父亲坚守传统工艺不同,冯锦强不仅把木版年画制成小巧方便的袖珍年画藏品、礼品和纪念品;还把年画图案印制在衣服上,做成纪念品,也开过一个木版年画的培训班,教小朋友做年画,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佛山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但是,大多数尝试都半路夭折了。”冯锦强说,“缺钱缺人,没有号召力,依靠私人的力量去光大一种民俗文化,实在是太难了。”
   当然,越挫越勇的冯锦强也有过胜利的喜悦。2007年,冯锦强大胆买下了省运会吉祥物“鸿鸿”的经营权,让卡通版的“黄飞鸿”跃身木版年画,成为更具佛山风味的人物形象。带有卡通和时尚气息的木版年画版的“鸿鸿”一经推出就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将“鸿鸿”木版年画的形象印在T恤上,一次就做成了18万元的生意。这也让冯锦强看到了一丝希望。
   2010年春节将近,冯锦强正计划与岭南印象园合作,举行接财神、抽奖活动。他说:“广东人有请财神的风俗,如今过年时不贴门神了,但贴财神。”按照他的计划,春节期间,岭南印象园的游客可以凭门票用很便宜的价格制作财神年画。冯锦强设想,每年做不同生肖的财神,比如2009年做牛年生肖,2010年做虎年生肖,这样游客每年就会收集到不同的财神年画。至于抽奖活动,他也想好了,一等奖奖品是他父亲制作的《和合二仙》精品年画,价值上万元。
   冯锦强表示,木版年画不能只是以门神形象出现在古老的双扇门上。如果固步自封,迟早有一天它会成为民间艺术历史长河中被湮没的碎片。
   现在冯锦强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在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之前,做一幅全世界最大的木版年画。在他的计划中,这幅年画将有40米长、1.5米宽。如今,这个计划方案已层层申报。随着佛山文化的觉醒,政府、社会对木版年画这类珍稀,民间艺术给予了更多关注,也让冯锦强心里燃起更多希望。
 (来源:南方月刊)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