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384.为非物质遗产“义务劳动”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华觉明和“失蜡法”观音像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呼吁、奔走多年,中科院自然史所研究员华觉明的辛劳,终于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在不久前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夕,他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03年联合国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在此后,逐渐为人们理解,成为文化热点。
   而华觉明却已经实实在在地为之努力了30多年。
   追踪正在消失的技艺
   1953年,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受到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感召,华觉明抱着“一工到底”的决心考进了清华大学。三年苦读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当工程师的料;相反,对文史类的研究,却充满兴趣。在几位技术史前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转向了技术史专业。
   华觉明第一次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实践,还是在他的学生时代。1964年,在华觉明研究生即将毕业时,他将论文的主题定在了一种叫“失蜡法”的传统铸造工艺上。
   失蜡法是一种铜器铸造工艺,在我国主要用于佛像等艺术品的制作。失蜡法是一种在国际上极有影响的传统工艺,很多国家都曾用此法进行铜器制作。而特别让华觉明感兴趣的是,这种传统工艺在20世纪初期,成功地与现代工业结合,用于精密铸造。德国最早利用这种技术进行义齿的制作,二战时,美国喷气式飞机的涡轮叶片,也是用这种方法铸造的。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华觉明计划还原失蜡法的完整工艺流程。为此,他在北京城内寻找掌握该工艺的老师傅,让他颇感意外的是,这一找就找了3个多月。这段艰难的寻访历程,让他开始意识到,那些在历史上曾广为风行的技艺,已经式微到了何种程度。
   最终,在一家微电机厂,他找到了一位叫门殿普的老师傅。门师傅当时已经50多岁,早年曾用失蜡法进行佛像制作,在华觉明找到他时,他早已转行多年。在华觉明的要求下,门师傅同意为他重操旧业,制作一座铜质观音卧像,华觉明跟踪了整个制作工程,详细记录下完整的工艺流程。这也是他最早实践的非物质文化的整理工作。
   七八年后,也就是1973年,门师傅便离开了人世。这座观音卧像很有可能是这位老师傅最后的作品。
   华觉明至今珍藏着卧像的全套“过程”:佛像的泥芯,佛像的腊模,以及最后的成品――一个失蜡法流程的完整实物展示。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将一套一模一样的、完整的观音卧像及其“过程”,带到美国作为礼物,那是在华觉明的建议下另外找师傅制作的。
    传统工艺:技术史与非物质遗产的交合点
   1964年,华觉明来到了中科院自然史所专业从事技术史研究。由于传统工艺是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起,他除了继续关注失蜡法外,还对泥型铸造、火镀金、锻铜等传统金属工艺进行了实地调查、实际操作,并逐渐对工具制作、酿造、染织、陶瓷、造纸、印刷等传统工艺有所了解。
   他深感中国传统工艺是一座堪与中医药学媲美的民族科学宝库。早年的偶然涉足,加上多年来的专业田野实践,华觉明更深入地了解了研究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1979年,中科院院刊《科学动态》向他约稿时,他有感而发,写下了第一篇呼吁保护传统工艺的文章――《我国传统工艺亟待抢救和利用》。此后,他继续撰写一些呼吁保护、研究、立法的文章。
   1987年,他和同事争取到一个2万元的课题,利用这难得的经费,他与同行专家们奔赴贵州、四川等传统工艺较集中的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随后又走访了费孝通、钱临照、王世襄等著名学者,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祖国传统工艺保护开发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与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理念基本相符,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华觉明说,传统工艺尽管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处于边缘与弱势地位,然而它所包含的人类“技术基因”却是技术进步、技术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重要性,从失蜡法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中,就可见一斑。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与研究传统工艺,不仅仅是保护一种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明,而是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
   1996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简称《全集》)的编撰工作,由院长路甬祥亲任主编,华觉明是两位常务副主编之一。经过6年的时间,到2002年,全集的第一辑完成了编撰工作。2003年,文化部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集》当即显示出重要价值,在宣纸、蒸馏酒等项目编写申报文本时,《全集》中的相关论述,成为其写作的重要依据。
   如今,华觉明已年过七旬,他依然主持着《全集》的编撰工作。按计划,《全集》于2012年完成后,将覆盖我国传统工艺的全部14大类。
   一条漫长的道路
   2007年,在云南发现的一种传统工艺,震动了日本学界,这就是石范(一种石制模具)铸造的铁犁铧(一种耕地的农具)。这种传统工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用来铸铜的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石头模具逐渐被陶范等所取代。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在云南发现了这种用石范铸铁犁铧的技术,然而一直苦于缺少经费,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2007年,消息传到日本,日本学者便兴冲冲地赶到云南,依靠强大的经费支持,请人将这种已经退出生产生活的古老技艺,从石范制作,到犁铧铸造,进行了完整的重复演示,并带走了丰富的资料片和文字记录。
    外国学者又赶在了我们前面
   然而,这件本来让华觉明等中国学者扼腕叹息的事,在2009年峰回路转。几个月前,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华觉明那里。这个中外学者都以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工艺,居然还“存活”在一些角落里,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着。
   于是,华觉明即刻约请有关专家奔赴川滇边境的会泽县,在这里,这种新石器时代的古老技术居然还在一些作坊中,正规地、有条不紊地用于农具的生产。同类作坊中最大的,有8个人的规模,平均每4天开一炉,出产铁器。
   作坊的从业者,对自己手艺的重要意义,全然无知。于是,华觉明积极联系当地机关,为他们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准备录像、文本等材料所需要的几万元经费,却让当地文化部门颇感为难。无奈之下,华觉明联络同行专家,组织人力和经费,“义务”为这种技艺制作申报材料。
   说起这次“义务劳动”的经历,华觉明显得非常平谈,因为这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多年与传统工艺打交道,这样的“义务劳动”,华觉明做了很多年。他说,这些年从事这样的工作已经算是相对容易些了,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被人们了解前,专家们更要费尽唇舌地进行解释,以得到人们的理解。
   在几十年“义务劳动”之后,华觉明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立一个专业的传统工艺的研究部门。他说,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医学、戏剧、曲艺等都有专职的研究机构,唯独传统工艺的研究部门至今空缺,我们一边研究一边“义务劳动”不要紧,但传统工艺的体制归属不明、学科建设不健全,整个学科的未来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无从谈起,对地方具体实践工作,也没有系统的学术指导,这对传统工艺保护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我国是传统工艺的大国,又正处在现代化的过渡期,正是传统工艺存亡断续未卜的节点。华觉明说:“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件事我已经呼吁了多年,也碰了不少钉子,今后我仍将继续努力,以实现这个愿望。”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洪蔚)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