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时调是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时调小曲类曲种。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天津城区。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天津本地流行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天津化了的民歌小曲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后娘打孩子】、【叉杆解狱】、【对花】、【十杯酒】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天津时调最初主要流行于天津底层市民聚集的南市、河东地道外、红桥区鸟市、和平区等处的曲艺演出场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对【靠山调】等进行成功改革,使之成为主要的演唱曲调,并创作出许多精品节目。“文革”前期天津时调又一度陷入危机,改革开放后重获生机,日趋振兴,一些传统曲调、曲目恢复上演。但近年来天津时调发展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生存危机,亟待扶持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