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1921)后,先后有武山、通渭戏班来甘谷演出。此时,乡村一些业余班社在本村或邻村演出,最早的有大庄、安远及大石业余班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建清在金山成立“祥盛社”。民国二十五年(1936),黄迎娃在甘谷城隍庙创建“三盛社”。建国初期,农村戏曲活动十分活跃,业余戏曲自乐班至今已发展至50多个,其中安远的班社人员多,年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
  甘谷秦腔属西路秦腔,其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主奏乐器为木梆子与板胡等。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甘谷秦腔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有千余本,其唱腔音乐具有民歌俚语色彩,又富有高亢雄劲与细腻悱恻情绪的表现力。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初,甘谷秦腔表演突出,尤以北山为盛,每年春节、农历3月20日和7月12日,县内诸多庙会中,必有民间戏班或秦腔专业演出团体助兴。